昆明市宜良县委编办“四力齐发”挖潜事业编制创新服务发展

发布时间:2021-09-06 来源:宜良县委编办 张勇 浏览次数: 【字体:

为充分挖掘现有机构编制潜力,加大事业单位机构编制资源配置调控力度,宜良县委编办坚持优化协同高效,“四力齐发”深入推进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挖潜创新,实现事业单位机构精简和“瘦身”与“健身”相结合的双重目标。

优化调整,强力挖掘编制资源。借鉴试点地区经验做法,印发《宜良县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实施意见》,按照“成熟一家,改革一家”的工作思路,加大“小、散、弱”事业单位撤并力度。对职能弱化、职责相近的机构通过整合回收编制;对职能萎缩有空编的单位,相应核减编制;对职能弱化无法整合的单位,按照“退一减一”收回编制。今年以来,优化调整事业单位6个,撤销事业单位2个,核销事业编制6名,收回空编11名,统筹用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、人才服务等重点急需领域。

周转使用,全力盘活编制资源。按照改善结构、紧缺急需、核得出去、收得回来的原则,制定出台《宜良县周转编制管理意见(试行)》,用于解决全县除政法部门以外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任务重,但由于满编,长期未新增工作人员,且人员结构不合理,需要引进高层次高学历人才,改革创新需要,新增职责、新增临时性任务,职能职责发生重大变化等问题。通过周转借用,控制编制总量、盘活存量、优化结构、增减平衡,合理配置编制资源,提高编制使用效率,促进人员新陈代谢。

内部统筹,着力提升使用效益。对教体、卫健部门事业编制实行总量管理,压缩控制非教学、非医疗机构编制。对教学、医疗机构实行“控编到局、灵活到校(院)”的编制管理模式。根据学生数、师生比、班师比、教学点等变化情况,每年调整一次各教学机构编制,每3至5年对教体部门事业编制总量、非教学机构事业编制总量、各学段事业编制总量开展一次集中研究,进行一次优化调整。医疗机构以医疗行业标准和供养渠道为依据,对乡镇卫生院和县级公立医院的编制进行动态调整。通过内部统筹,解决了教体部门义务教育编制富余,学前教育、高中教育、特殊教育等编制紧缺的问题;解决了偏远山区卫生院编制紧缺而城市区域卫生院编制富余等问题,实现教体、卫健部门下属事业单位编制配备、实际在岗人数与工作实际需要“三合一”。

创新思路,倾力破解用编压力。贯彻落实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相关政策,大力推行政府购买服务。机关事业单位可由市场提供、社会力量承担的后勤服务等工作,已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围的公益服务事项,一般不新设事业单位承担,转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提供。通过推行政府购买服务,实现由以钱养人向以钱养事转变,解决了编制不足与实际需求之间的矛盾,为确保财政供养人员编制只减不增目标的实现提供了保障。